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探讨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2日 17:01

1.历史沿革

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始于1992年。经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奥运会成绩不佳、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等因素,体育改革迫在眉睫。随后,体育部门制定并实施了旨在提高奥运会成绩的奥运光辉计划。1992年,足球为解决经费困难,率先提出职业化改革。此后,体育职业化改革在中国体育界得到传播和实践。当时人们对体育职业化的认识还很模糊,停留在电视体育节目和书籍上的一些肤浅的理解,盲目模仿国外发达国家职业联赛的运作模式。体育职业化到底是什么,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在《伍绍祖文集(上卷)》中指出,足球必须走社会化道路,如果完全依靠国家资助,足球是没有希望的。当时,国家给足球项目的拨款是最高的。伍绍祖说,要靠社会。比如全国40万家国企,如果1万家国企承担一个足球俱乐部,就会有40个俱乐部。一个俱乐部需要500万元,一个企业承担500万元,为什么是40个?我们现在有1000多个职业运动员,如果一支队30个队员,就会有40支球队,换个归属就行了。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俱乐部职业化。伍绍祖说,我去过日本、欧洲了解俱乐部的情况,日本有好几种职业运动,棒球、赛马、自行车、帆船等,职业化的定义就是靠体育谋生,这样,我们的职业队都是职业化的。但这种职业化和国外有根本的区别。他们的职业化是私有制、市场经济,我们的职业化是公有制、国家主导,这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不努力的严重问题,运动队、工厂都有这个问题,问题不在于职业化,而在于我们还有很多缺点需要克服。

当时体育职业化的核心理念是运动员把体育作为谋生手段,有几个特点,一是运动队所属由体育行政部门调整为俱乐部企业部门;二是职业队性质不变,仍由国家决定,在国有人员编制内解决;三是俱乐部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四是职业化还是建立在公有制、国有基础上。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切实的成效。一是我国奥运成绩有了长足进步,金牌总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二是各项目中心的经济效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人由贫变富。

2.国际形势。

国外体育职业化主要是指以俱乐部为主体、以职业联赛为核心的市场化运作过程。调查发现,在国外体育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对体育职业化的明确提出,国外体育并未完全实现职业化。

体育分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个部分,职业化主要在竞技体育范围内进行,即便在竞技体育领域,也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职业化,竞技体育只有部分领域是职业化的。本文从体育职业化的四个主要因素来分析体育职业化问题。

(一)项目是基础。体育职业化主要是指体育项目的职业化。体育概念是抽象的,而体育项目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奥运会的经验证明,以体育项目作为体育的基础是可行的,如足球、体操、篮球、排球等项目就是主要项目。这种以体育项目作为主要项目的做法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解决了人们对体育概念抽象性的争议,使体育从形而上走向有形,成为实实在在的竞技项目和切实可行的工作工具。项目成为体育职业化的载体和内容,保证了体育职业化内容的定型。

我国体育概念与国外体育概念相混淆,将体育译为锻炼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的价值在于:一是将体育与锻炼区分开来,将锻炼与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区分开来,如锻炼与体育教育、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娱乐等;二是锻炼的含义有对体育过程的操作和控制的含义,其核心价值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为主体,参加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公共活动。“锻炼”的基本含义是将民间、私人的休闲体育项目通过政府组织,号召和支持群众参与,转化为公共的社会活动。“项目体育”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项目”的理解,这是中国特色。

(二)联赛是核心。体育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联赛。这也符合国外对体育的定义。2011年,美国学者艾伦·古特曼在《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一书中指出,体育是一种有组织的游戏,体育锻炼游戏演变为体育赛事,然后比赛按照赛事进行,这是体育的概念。国外体育职业化其实是指体育的职业化,也就是有组织的比赛的职业化。其实体育职业化就是职业联赛的职业化。

国内对体育职业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体育的概念上。国际现代体育中,体育是核心概念。体育不包括体育教育、全民健身等运动。格特曼先生提到的体育,是有组织的竞赛。所谓组织,按国际惯例,就是要依法成立体育协会,然后设立“章程”和一定的价值观,使组织对社会和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坚持自愿、业余、平等和人权原则,设立公约、条例、行为准则,积极开展竞赛。体育组织特别强调规则、条例、礼仪、庆典等制度。体育组织和体育竞赛是体育职业化的两个核心要素。

(三)俱乐部是主体。体育职业化的主体是俱乐部。国外竞技体育的组织主要是俱乐部方式,很多俱乐部都是私人所有,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有组织的比赛,俱乐部是主体。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比赛先有俱乐部,然后是俱乐部内部比赛,再是俱乐部之间比赛。俱乐部最初成立时并不专业,多为业余性、非盈利性组织,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文化品牌和产业实体。俱乐部是体育职业化的主体。俱乐部是联赛主体,也是营销主体。

(四)职业联赛是运营主体。体育职业化具体指职业联赛的运营,主要是职业联赛的责任。所谓职业联赛,是指多个俱乐部联合成立职业联赛,在法律和制度上获得批准和认可后,共同运营职业联赛。这是体育职业化的核心运营模式。多个俱乐部联合成立职业联赛,在共同认可的制度体系下,举办职业联赛,为市场和观众提供优质的体育赛事,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共享职业联赛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3.中国特色。

综上所述,体育职业化的内涵就是基于一定的体育赛事,多家俱乐部联合成立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职业联赛,在职业联赛的组织管理下共同运营职业联赛,为市场和观众提供优质的体育表演,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效益。基于体育职业化的四大要素和主要盈利模式,对我国体育职业化问题进行以下初步分析。

1、项目基础薄弱。我国体育项目大多从海外引进,缺乏群众训练基础、文化基础,群众对项目价值的认同和对项目比赛的观赛兴趣不足,观众也少。职业体育的项目基础薄弱,市场基础薄弱,通过观众观赛获得盈利的可能性很小。历史上,我国体育项目大多由政府投资,在一定人群中开展,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管理人才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盲目的体育职业化,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害群众体育项目资源。

(二)俱乐部主体缺失。我国体育是从学校体育起步,不是从俱乐部起步的。体育职业化缺乏民营俱乐部的建设JRS直播,缺乏社会和产业基础。盲目推行体育职业化,扶持少数俱乐部,可能造成少数俱乐部没有市场竞争对手,形成自然垄断。运动员、比赛资源、场地设施、裁判、管理人员等社会资源会集中在少数俱乐部,形成公共资产向少数民营俱乐部流动,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民营俱乐部处于垄断地位,形成垄断市场。在这种经营状况下,一旦出现市场波动、经营效益发生变化,俱乐部破产、转行,可能造成体育产业断层,甚至倒闭,影响产业发展。

(三)协会取代职业联赛。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国多年来体育职业化进程中几乎没有形成职业联赛,职业联赛主要由单项运动协会经营管理,单项运动协会在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开展职业联赛。体育职业化将原来由政府投资设立的运动队调整为民间俱乐部,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缺口。职业体育联赛的成立,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控制权的变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群众体育发展的利益,依靠现有的项目很难盈利,体育协会可能成为民间俱乐部创利的帮手,少数人的利益会损害体育的发展和群众体育的整体利益,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

总之,体育职业化改革前景广阔,困难重重,必须慎重推进。体育职业化有利于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资金的积累,极大地创造了赛事的社会价值和商业效益。社会价值和商业效益是评判体育职业化的重要标准。俱乐部的营销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获得效益后的利益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成败。

(国家体育总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宫业民)

本文标签:职业足球联赛定义  
上一条:中国足球问题全面爆发,青训体系重塑迫在眉睫
下一条:耐克 Dark Light:巴黎圣日耳曼 2015-16 赛季全新球衣,诠释黑色美学与力量展现

分享到:

相关足球新闻

友情链接
jrs直播低调看直播一直致力于为广大体育球迷提供最新最全的体育资讯、足球直播、NBA直播、体育直播。用心做直播,诚心为球迷是jrs直播低调看直播一直以来的服务宗旨。jrs直播低调看直播所有直播信号和视频录像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Copyright ©2012- jrs直播低调看直播版权所有 XML地图